埋在地下的水管就像城市的血管,表面看不見,可一“出血”將產生許多麻煩,不僅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也造成水資源的浪費。10月15日下午,位于海口市龍塘鎮美源村附近的龍塘水源廠一條原水管突然爆裂,導致海口大半個城區水壓偏低或停水。這并非偶然現象。近幾年,僅媒體報道過的龍塘水源廠便發生類似爆管事件4次,其他爆管事件更是頻頻發生。面對事故頻發的自來水管道,我們不禁要問:原因何在?自來水,這一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如何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事故頻發
幾年時間4次大事故
10月15日16時15分左右,海口市龍塘鎮美源村附近,龍塘水源廠原水管突然爆裂。在巨大的水壓下,水流源源不斷沖出管道,溢滿路面。
爆管導致海口城區米鋪、儒俊兩大水廠供水量減少一半,致使海口城區水壓偏低,部分地勢較高的地區出現停水,大量居民正常生活受到影響,不得不開始找水、儲水。
這并非龍塘水源廠第一次發生爆管事件。記者粗略檢索發現,算上剛剛發生的事故,龍塘水源廠已經先后發生4起大的爆管事件,每一次的影響均波及海口大半個城區。
部分爆管事件
今年1月1日上午9點半,龍塘水廠一原水管突然發生爆裂。爆裂導致海口數萬戶居民受影響。“那次印象很深。”住在府城的陳先生記憶猶新,“元旦節的第一天沒水,家里都沒做飯。一停就是好幾天。”
2010年10月4日上午10點左右,因連日普降暴雨引發地質疏松沉降,龍塘水源廠原水管突然發生爆裂,影響海口府城、秀英、金盤、南沙和中沙路等部分片區供水。
2008年2月13日中午,海口供水源頭——龍塘水源廠一根主水管爆裂出一條2米長的裂口,經30多小時緊急搶修后,才修復恢復供水。
不僅如此,一些小的水管爆裂事件也不時發生。今年3月18日,海口新華南路一小巷內水管爆裂,自來水嘩嘩流了兩天。
2013年12月30日,高登街原水管爆裂,瓊山、秀英、龍華等區市民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2012年6月,海口市府城地區自來水供應主管道發生破裂,部分區域于24日17時許至25日中午停止自來水供應,百姓生活受到影響。
2010年11月12日,海口濱海大道與文華路交界處一路段水管爆裂,導致附近2000余戶居民家中停水。
疲于應對
爆管偶發突發無法預測
“我們知道它們脆弱,可我們卻沒有絲毫的辦法。”海口水務集團總工程師張潔很無奈,“地下管道的爆裂是偶發的、突發的,我們根本無法預測。有時候,管道爆裂了,巡查人員還得一截截檢查才能找到漏水點。”
在面對爆管一事上,水務集團制訂了專門的應對方案,平時還安排專人沿線巡查,接到破損需要維修的反映后,立即投入搶修;而在爆管事故發生后則緊急啟動應急預案,爭取在最短時間內修好。
然而,這些仍不夠。有網友質疑:“難道我們就不能提前對一些使用年限過長的水管進行改造、更換,排除隱患,未雨綢繆嗎?”
其實,很早之前政府部門已經采取了行動。
2007年,海口通過利用國債、地方政府配套資金以及企業籌資等方式,投入1億多元對市區24個路段共計20余公里的管道進行改造。此外,還要利用國債和自籌資金,結合小街小巷改造,對老城區管網進行同步改造。
2011年,海南省發改委已將國家安排海南省供水管網等建設與改造項目的中央預算內資金共計2600萬元及時下達,用于海口、文昌、瓊海、萬寧的供水管網等建設與改造。
“按道理,經過這兩次海口的自來水管網將出現一個新的改變,爆管事件也該減少了。可是為什么還有這么多?自來水爆管依然是一個潛在的危險。”網友“仰慕風雅”提醒:“還有地下我們看不到的‘暗漏’,也許那才是更讓人揪心的。”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管網改造、維護均需花費大量資金,費用巨大。除了政府,依靠水務集團目前的狀況很難負擔得起,投資不到位也就導致管網鋪設遲緩、維修滯后、漏損率高。該業內人士甚至開玩笑說,“有時候爆管也能帶來一個‘好處’,能夠引起政府的重視,問題也能得到有效解決。”
這話似乎得到了應驗。日前,海口水務集團已經向海口市相關部門提出申請,擬在龍塘水源廠附近新建一條鑄鐵水源管道系統,改善海口自來水供應。
原因探析
管道老化異常脆弱
埋在地下的水管發生爆裂,原因很多。海口水務集團總工程師張潔打了一個比方,就像一臺車,開過幾年后總會出現各種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老化,此外也可能存在一些人為的因素。
如果單純分析此次龍塘水源廠爆管一事,張潔將最主要的原因歸結為:管道老化。“這些水管都是上世紀90年代所建的水泥管,年久老化,已經使用了20多年,管道的健康狀況可想而知。”
這并非個例。據了解,目前海口大部分的供水管道均鋪設于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由于當時的管材材質低劣,施工技術有限,再加上年代久遠,如今管網腐蝕程度較為嚴重,漏損率很高,導致事故頻率增高。
所謂的“管網漏損”即自來水廠將水供出后,在供應過程中出現了減少;“漏損率”則指管網漏損量與供水總量之比。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每個城市管網本身的材質和老化程度等指標。
據公開資料顯示,海口自來水供應的漏損率約為15%。遠遠大于原建設部2002年發布的《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和評定標準》中規定的“城市供水企業管網基本漏損率不應大于12%”的標準。
管道漏損率較大帶來的后果是水資源的無形浪費;同時增加了水質二次污染的危險。這些都必須引起重視。
此外,野蠻施工、違章建筑、重車碾壓也是管道安全的三大“殺手”。這次,龍塘水源廠附近原水管爆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道通過的公路是南渡江挖運沙石的主要運輸通道,大量超重車輛碾壓路面,最終加速了管道爆裂。
這些位于地下的“血管”正變得越來越脆弱,仿佛一個個潛在的炸彈,隨時威脅著海口市民的正常生活。
他山之石
借鑒國外地下管網涵洞經驗
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用水,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類似的水管爆裂事件,應該越來越少。
“供水的問題來不得半點馬虎。”省政協委員廖暉表示:“近期海南進行了水價調整,也希望跟隨而來的是服務水平的提升。而不是讓群眾只看到水價在漲。”
10月9日,海口市第34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海口市自來水價格調整方案》,生活用水每噸調高2毛。調整理由為,海口市現行水價從2006年8月1日起執行,8年未變。隨著海口市城區部分管網使用年限久、老化嚴重,同時電費、凈水原材料、人工成本等城市安全供水生產成本持續上漲,現行水價與供水成本倒掛,嚴重影響供水企業正常運營。
“我們希望,水價調整后將一定程度上用于老化管網的維修、改造。”廖暉說:“供水企業跟一般的企業不同,他們承擔著更重要的社會責任。他們面對的是千家萬戶,不管是為消費者,還是為社會,他們都應該為市民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廖暉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該與供水企業一起,制訂規劃,加快海口城區的老舊水管改造更換,“只有逐步將老舊水管更換掉,用上優質的、新的管網,類似爆管事件以及令人揪心的管道漏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此外,政府部門也責無旁貸,加大公共財政的支持力度,提高城市供水服務水平。
業內人士建議,從長遠看,城市供水管網最安全的辦法是借鑒國外的經驗,修建地下管網涵洞,將地下管線統一設置在堅固的涵洞里,這樣既避免管道的擠壓和挖掘,又便于統一管理和維修。目前,煙臺、大連等已經開始嘗試這一做法。
?
?
相關鏈接:
海口龍塘水源廠緊張施工 力爭17日晚恢復正常供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