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4月24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彥雙)滔滔瓊州海峽不會忘記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閃閃軍功章始終銘刻那些浴血奮戰的榮光。
1950年4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和第43軍主力部隊,強渡瓊州海峽,一舉突破國民黨苦心經營的“伯陵防線”,創造了“木船打敗軍艦”的海戰奇跡,譜寫了中國人民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在海南解放65周年之際,當年參加渡海作戰的老戰士回顧了那段歷史,或激昂或沉靜的講述,把我們帶入了硝煙彌漫的時空。
大戰之前牛刀小試
在主力部隊大舉渡海之前,渡海作戰兵團曾和國民黨軍艦在瓊州海峽上有過遭遇戰。
1950年2月20日,第43軍128師的1個排在排長魯湘云的帶領下,駕著一條小帆船在離岸三四十海里的海面上進行訓練。不料風突然停了,船上一無櫓,二無槳,只好在海上隨風漂蕩,漂著漂著就進入了敵占區。一艘國民黨軍艦發現他們,立即開了過來。
魯湘云命令大家作好準備,等待軍艦靠近了再開火。敵艦倚仗自己實力強大,在距小木帆船400米處開炮了,一發炮彈落在船幫附近,另一發炮彈則把船上的篷繩和錨車打斷了。魯湘云要大家沉住氣,等待戰機。敵艦見小木帆船沒有還擊,以為他們已失去戰斗力,便停止了炮擊,高喊著“繳槍投降”向小木帆船靠過來,企圖把小木帆船拖回海口去報功請賞。誰料當敵艦與小木帆船相距只有50米遠的時候,魯湘云一聲令下,各種武器突然開火,打得敵艦措手不及,當時就有幾個人被擊中墜入大海。敵艦趕緊擺脫小船,然后開足馬力沖了過來。魯湘云抓住戰機,要大家把手榴彈蓋擰下,把炸藥包抱上,在敵艦沖過來,與小船擦身而過的瞬間,手榴彈和炸藥包一齊向敵艦投去,敵艦甲板上頓時濃煙滾滾,一溜煙逃跑了。
這一戰打了一個多小時,解放軍戰士憑著勇敢和智慧,以木船、輕武器,戰勝了有炮、有機槍裝備的敵艦,創造了以劣勝優的海戰奇跡。“木船打敗軍艦”的消息在部隊傳開后,鼓舞了戰士們的斗志,增強了渡海作戰、解放海南的信心。
主力部隊強渡海峽
發起總攻的時刻到了!1950年4月16日晚,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見風向由南風轉為東北風,于19時30分向渡海主力部隊指戰員下達命令:登船起航,跨海南征!
號令一下,小駁船和木板船一趟趟地把集結在海灘上的部隊載到渡海的大帆船上。有的戰士心急,沒耐心等了,脫掉衣服,只穿一條短褲,頭頂背包,涉水登船。
主力部隊開始了強攻海南島的戰斗。第40軍6個團的18700多名指戰員,在軍長韓先楚的率領下,登上300多只帆船,從燈樓角一線海岸起航,乘風破浪,直奔海南島臨高角附近的美夏、昌拱一帶海岸線而去。海面上千帆如墻,桅桿如林,戰士們豪情滿懷,又一次重溫了自己的誓言:“踏平瓊州千頃浪,不破頑敵誓不還!”不知是哪只船上首先唱起了《渡海戰歌》,接著所有的船上都唱了起來:“千萬只帆船,千萬把尖刀!千萬個英雄,怒火在燃燒;千萬艇機槍,千萬門大炮!千萬條火龍,直奔海南島;千萬個功勞獎章,在海南島上光輝照耀;千萬面紅旗,迎著海風飄!”
與第40軍起渡的同時,第43軍2個團的6968名指戰員,在副軍長龍書金、128師師長黃榮海的率領下,分乘81只帆船,在雷州半島的三塘港起航,直奔海南島澄邁縣玉包港一帶海岸。
就這樣,近400只戰船順風順流,浩蕩南下。
今年86歲的四野老戰士于春龍參加了當晚的戰斗。當時他是第43軍128師指揮所警衛營3連7班班長。“過海的船都是木制帆船,有一帆、兩帆和三帆的,由當地的船夫幫忙駕船。”于春龍回憶,4月16日渡海作戰當天,他乘坐的是一艘三帆三篷的指揮船,師政委就在這艘船上。過海時是晚上,天上下著小雨,海上的木船黑壓壓一片,豎起的桅桿像一片森林。
小木船打敗大軍艦
一場壯烈的海戰開始了!4月16日半夜時分,航程過半,空中突然亮起一串串照明彈,船隊立刻暴露在大海上。敵機在空中俯沖掃射、投彈,敵艦上的機關炮和大口徑炮彈,在船隊中間濺起一股股水柱。渡海部隊各船上的輕重火器,立即向就近的空中、海上目標射擊;兩翼的護航大隊,則開足馬力向敵艦沖去。
第40軍炮兵主任黃宇,指揮機帆船改造成的土炮艇護航大隊,用交叉火力將敵先頭艦打得冒起濃煙。夜空中,彈如飛蝗,水柱沖天,火光映紅了海面。于春龍對當時的場景仍然記憶猶新。他說,解放軍早有準備,船上有連接鉤子的竹竿,大家各有分工,如果軍艦靠近,就用鉤子鉤船舷,丟手榴彈。不過木船畢竟不是鐵制軍艦的對手,何況上面還有機槍大炮,解放軍吃了不少苦頭,于春龍所在指揮船的作戰科長,就不幸犧牲,但最終部隊還是成功渡過了軍艦航行的區域。
4月17日清晨,第40軍主力登陸后,土炮艇大隊按原計劃掩護空船返回雷州半島,接運第43軍后續部隊。20只土炮艇只剩下這5只了,船到中流,冒出一艘國民黨護航驅逐艦,少說也在千噸級以上。黃宇下令關掉剩下的一臺發動機,將船上各種火器都用篷布蓋上,將篷布割些口子,炮手、射手貓在里邊瞄準。這樣,這只土炮艇的“旗艦”,就成了一只堆滿貨物的運輸船,在海上漂浮著,等著敵人趕來。驅逐艦毫無顧忌地駛過來,許多水兵涌到甲板上、船舷邊。待到200米左右,敵前后主炮已成射擊死角時,黃宇一聲“打”,發動機和槍炮同時吼叫起來,艦上敵人亂成一團,有的中彈倒地,有的落入水中。后來才知道,這艘軍艦是“太平號”,艦隊司令王恩華身負重傷,回到海口就斃命了。
而只有5只土炮艇的第43軍土炮艇大隊,在海戰中全被打壞了。提起土炮艇大隊,時任第43軍128師383團2營機槍連衛生員的王振善感慨地說:“那是海上‘敢死隊’呀!”據他介紹,土炮艇就是小木船,發動機是從汽車上拆卸下來安裝上去的,船上的山炮也是用沙袋固定住。
經過一夜的航行,大家在天快亮時看到了岸邊,此時,敵人的飛機開始來回掃射和投彈,岸上敵軍的重武器也開起火來。為避免成為敵人的活靶子,很多戰士開始跳水登陸,海水清澈,雖然能看到底卻仍很深,好在練習了水性,大家拼命撲通到岸邊,與敵人展開焦灼的灘涂戰。于春龍記得,灘涂登陸時打得很慘烈,他所在排的排長剛喊完“沖啊”,就中彈栽進水中。
此次渡海作戰,擊沉敵艦1艘,擊傷5艘,濃墨重彩地譜寫了“木船打敗軍艦”的勝利曲。
■大事記
廣州作戰會議
一九五○年二月初,中共華南分局書記、廣東省軍政委員會主席葉劍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海南戰役作戰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洪學智,十二兵團副司令員兼四十軍軍長韓先楚、政委袁升平,四十三軍軍長李作鵬、政委張池明等人。前往北京參加政協會議后回到廣州的瓊崖縱隊副司令員馬白山和專程潛渡過海匯報情況的瓊崖縱隊參謀長符振中,也被邀請參加了這次會議。
會議經過研究,確定采取“分批偷渡與積極準備大規模強渡,兩者并重進行”的方針。在大規模強渡之前,兩個軍各準備一個團的兵力分別偷渡登陸,以利加強島上力量和取得渡海登陸作戰經驗。至于主力部隊的大規模強渡,則以準備好為原則。會議要求參戰部隊開展海上大練兵運動,熟悉海洋,掌握航海作戰的本領,做好發動解放海南戰役的各項準備;同時,要求瓊崖縱隊繼續做好接應、配合野戰軍渡海作戰的準備工作。
廣州作戰會議后,十五兵團將會議擬定的作戰方針和方案向四野前委報告。二月十日四野前委轉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建議:“海南島作戰,我軍如一次以一個軍登陸,則船只問題極難解決。同時又無法對付敵之海空軍擾亂。因此,建議在此期間內,先行以偷渡辦法,到達海南島后即與馮部會合,打小規模的運動戰與游擊戰,然后大部隊再設法渡海。”四野前委還建議:“我們同意四十三軍一個團先行渡海,亦同意其他部隊尋機陸續渡海。”二月十二日,毛主席復電:“同意四十三軍以一個團先行渡海,其他部隊陸續分批尋機渡海,此種辦法如有效,即可提早解放海南島。”(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亮亮 整理)
相關鏈接:
解放海南渡海先鋒營老兵鄭福:三炮消滅敵人火力點[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