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也是一個風險高發的時期。在此背景下,一條超級鏈正在拉爆中國。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也是一個風險高發的時期。
當資本利得遠遠高于勞動所得,資本必然從直接從創造價值的產業退出,瘋狂地涌入資產投機之中,樓市和股市的瘋狂已經印證了這一點。
在九十年代初,中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向中國領導人推薦了香港的房地產發展經驗。隨后,中國在上海率先試驗了這套“超級地租模式”,一下子嘗到了“甜頭”。
于是,在1994年,落實分稅制改革,“超級地租模式”成為經驗向全國推廣,各級地方政府,以地為本增加財政收入。
超級地租,是指在隱藏于土地及其相關資產價格之內的類稅性收入。例如,一個家庭掙10000元,用于居住的支出應不高于3000元,超過3000元的部分相當于繳稅。
“超級地租”在北上廣深已經成為公害,年輕人苦不堪言。然而,最恐怖的不在這里,“超級地租”驅趕資本出離制造業,提前結束了中國工業化進程,導致中國國民經濟效率遞減。
知名經濟學家如松認為,從前幾年的江浙一帶的老板大量出逃到現在熱門的是李嘉誠出走,這背后的邏輯就是“超級地租”正在拉爆中國的全產業鏈。
江浙、東莞民營老板跑路,是因為這些老板主要從事的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工業企業增加值比較低,最先抵抗不住超級地租的沖擊。
中國產業最具有競爭力、最有活力、增加值比較高的企業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深圳。然而,到今天,深圳和上海已經開始喪失活力。
10月8日,深圳龍崗區福昌電子公司發布了一則倒閉通告,其中表示因公司涉訴、銀行收貸,導致公司資金鏈斷裂,公司放棄經營。此倒閉通告掀起了軒然大波,不少員工和供應商紛紛表示震驚。
福昌公司是華為和中興的一級供應商,主要生產手機殼的上蓋、下蓋、中框,以及機頂盒配件,為中興、華為、TCL等手機廠商供應手機配件。多位手機行業人士介紹,福昌在行業內基本屬于中上流的公司。
根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4年報告顯示,2014年福昌電子營業收入4.59億元、凈利潤1905萬,納稅1758萬元,資產總額7.25億元,負債5.8億元。
位向福昌公司提供模具五金配件等產品的供應商稱,福昌公司此前因長期拖欠供應商資金而引發訴訟,導致在銀行方面貸款更加困難,此外,福昌在近期還被華為罰款一千萬,故而目前資金鏈出了問題。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如松認為,華為中興的產品價格是有天花板的,需要與蘋果、三星和朗訊競爭,如此一來,給供應商的價格也是有天花板的,供應商的毛利潤是有一定幅度的。
也就是說,供應商給員工的工資是有限度的,當超級地租不斷上漲,員工的工資、場租就必須上漲。
該供應商表示,不僅福昌公司,珠三角的多家相關手機配件企業都遭遇困境。
當地人士表示,珠三角手機設備行業非常發達,圍繞著華為和中興兩家巨頭,手機外殼企業也非常多。然而,隨著近些年市場結構調整和供應長期過剩,一些中低端廠商已經在競爭中被擊敗,像福昌公司就屬于這類。
如果華為中興的供應商頂不住,還有什么制造業可以頂得???
在新房連漲了11個月后,深圳樓市的冬天終于提前來臨。樓盤里中介多過購房者、新房開盤去化率不高、低首付、折扣漸多等現象開始凸現,似乎預示著房價暴漲了58%的深圳樓市,終于要撐不住了。
深圳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網站信息顯示,深圳9月份新房成交4060套,這是成交量自6月到達高點后的連續第三個月回落,成交均價達36191元/平方米,同比暴漲58.7%,但環比僅微漲0.1%,滯漲和回調拐點已顯現。
占據深圳樓市成交主力的二手住宅方面,深圳鏈家成交系統數據顯示,9月二手住宅均價為37633元/平方米,環比下降1.6%,2015年持續上漲的勢頭由此回調。不過,9月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去年漲幅仍然高達44.9%。
深圳中原地產研究報告也稱,在認籌不理想的情況下,新盤銷售率出現下降,隨著第四季度供應量大增、競爭趨于激烈,部分開發商將通過促銷來加大走量,深圳樓市下半年價格調整的可能性已經很大。
自去年中國9?30新政以來,深圳新房均價已連漲11個月,而自今年3?30新政,以及央行連續降準降息等政策利好刺激下,深圳新房成交價格更是迎來上漲高峰,部分區域房價漲幅甚至超過了一倍,深圳招商地產集團一位高管稱,房價漲得已經讓我們開發商心驚肉跳了,“早晚要還的”。
去年以來,深圳知名家具廠家接二連三出現倒閉。去年9月,深圳華仁實業公司(百蘭床墊)在其工廠門口貼出告示宣告倒閉。告示稱,因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家具企業生存艱難,而華仁公司經營管理不善,嚴重虧損,資不抵債,只能選擇停業。
浙江省家具協會會長蔣鴻源表示,家具行業也有實現30%-40%銷售增長的企業。之所以部分企業出現員工討薪、企業破產,實際上就是企業的資金狀況出現問題。另一方面,一些企業跨行業發展,并不專注于本行業。
而從經濟形勢層面來看,作為房地產行業的下游產業,家居生產行業受到的影響首當其沖;其次,行業也存在盲目擴張、產能過剩問題。
深圳的家具行業經歷了30年高速發展,引領國內家具業發展。1979年深圳家樂家私廠成立。從第一家家具作坊開始,深圳家具業依靠毗鄰香港的地緣、信息和外資優勢,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相對國外較低的生產成本,迅速奠定了國內家具行業的“龍頭”地位。
資料顯示,過去30年中,深圳家具行業一直處于高速發展中。2001年,深圳家具企業共有1200余家,15萬從業人員,年產值突破150億元。2006年前后深圳約有1200多家家具企業,年均產值380億,全行業有10多家企業的年產值超過10億元。2010年突破了1000億元大關。2012年深圳有家具企業2500多家,年產值超過2600億元。
到2010年,深圳已經成為國內主要的家具研發中心,深圳家具在設計、造型、功能、舒適、適用等方面均走在國內前列。深圳成為國內主要的家具生產基地,在產業規模、設計、人才、技術、設備以及產品質量、產值等方面均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同時,深圳也成為國內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各大中城市出口額首位。
在深圳家具行業發展的同時,市場也在悄然分化。2008年金融危機,家具行業內的“川軍”的崛起、江浙一帶的發展、京津的迅速擴張,讓深圳家具品牌內外受到夾擊,市場被瓜分,品牌影響力也漸漸被削弱。
事實上,2010年以后,“深圳制造”影響力大不如以前。在“深圳制造”不再占據一線賣場、一線城市的核心位置。北派家具、江浙區的家具逐漸取代深圳。
隨著京津、江浙、四川、魯冀一帶家具企業的崛起,更讓深圳品牌遭到嚴重的擠壓,面臨被邊緣化的境地。
家具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低成本一直是核心競爭優勢。其中,人力成本是家具整體價格重要的組成因素。深圳的家具制造業面臨著成本上漲的壓力。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有9個省市調高了最低工資,上海最低工資上調至1820元,深圳調高至1808元。人力成本上漲使得我國家具企業面臨“招工難”、“用工荒”的問題。
然而,隨著家具業發展越來越成熟,市場出現了供大于求、競爭壓力大、超級地租等家居企業不能不面對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經營模式難以維持下去。
再來看看上海。過去幾年,上海的高房價一直引起外界的關注?!盁岬冒l燙”的滬上地市原計劃在十月掀起新一輪土拍鏖戰,卻因撞上市委書記韓正上周“嚴控房價”的喊話而出現了戲劇性叫停。
10月12日,先是楊浦區新江灣城“準地王”因開發建設條件不完善被終止出讓,同日松江區車墩鎮商地被通知可辦理退費手續。
潑向土地市場的一盆冷水,卻在樓市中攪起了一番熱議。上海土地盛宴會不會就此終結,這無疑是當下市場對于“嚴控房價”最直接反應,而這只“看不見的手”將如何再次改變土地市場游戲規則,則是其引發的下一個猜想。
7月下旬,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就說,上海的房價已經很高,未來應減少對房地產業發展的依賴。前幾天他再次強調,上海房價不調控會影響經濟持續平穩發展,削弱城市競爭力。
其實,此次叫停風波前,上海在今年前三季度,特別是9月份已經上演了多起土地大戲。
上海鏈家研究部數據顯示,今年9月,上海全市經營性用地共成交了10幅,總成交面積為65.7萬平方米,金額為172.6億元。其中9月份的成交面積環比8月份“暴漲”了1109%,成交金額環比也上漲了593.8%。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0幅經營性用地中,有6幅都以超過80%的高溢價成交,其中還有3幅地塊溢價超過了100%,“面粉貴過面包”的事情可謂是頻繁發生。
對此,陸騎麟表示,9月市場推出的土地較優,使得土地市場熱度爆棚,“從歷年的經驗來看,每當市場活躍的時候,開發商的拿地心態都會表現激進,也容易產生地王。”
而縱觀上海前三季度的土地成交情況,全市經營性用地共成交了68幅,土地出讓金合計為915億元,同比去年上漲了4.2%,距離今年千億出讓金的收益大關僅有一步之遙。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鑒于9月土地市場的熱度,預計隨著“銀十”的來臨,上海土地市場將會再次迎來成交高峰。
不過,當市場期待著十月土拍升溫之際,政府用“撤銷房管局”“調控高房價”的舉措給逐漸高熱的市場來了一針鎮靜劑,而這直接引發的“地震”就是新江灣城準地王地塊終止出讓。
現在,叫停已成事實,但這會不會激起上海土地市場的“多米諾效應”?燃起戰火的土地盛宴會否就此謝幕?這顯然還未是定數。
在這個問題上,三位上海資深業內人士的回答都是一致性的“NO”。宋會雍指出,兩宗地終止出讓只是暫時的,“避過這個敏感階段還是要繼續推出的”,不會根本上改變土地市場向上趨勢。
嚴躍進則從開發商角度出發,認為當前情況是“槍打出頭鳥”,盡管接下來高地價會受一定限制,但開發商還是處在一個補倉階段,會根據自己的戰略進行拿地。
至于政府會不會因相應嚴控房價而減少土地供應量,陸騎麟表示,目前上海土地還是比較活躍,成交額突破1000億是大概率事件,因為“一般政府供地是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多”。
上海市規土局網頁顯示,2015年商品住宅用地(含保障性住房面積)、商服用地的計劃供應量分別為400-600公頃和180-300公頃,而前8個月僅供應了239.74公頃。
回顧上海土地市場發展史,不難發現,為抑制高地價造成的高房價,政府歷史上曾多次修改土地出讓規則。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在2001年7月1日前,上海土地交易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協議出讓”。這個節點后,修訂版的土地使用權出讓辦法規定,除非舊區改造地塊可以采取協議出讓方式外,商業、旅游、娛樂、金融、服務業、商品房項目用地必須通過招標、拍賣的出讓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
歷時四年后,上海因房價暴漲從2004年就開始陷入“樓市泡沫論”的口水戰中,其中的爭論點之一即地價是否會推高房價。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2004年底,上海對當年出讓的土地采取新的出讓模式,對所有的土地不再采用招拍掛“價高者得”,而是設定一個價格區間,即底價和最高限價,在超出底價之后,開發商投標所報的價格最接近最高限價者最終奪得地塊。
這種規則造成的最直接結果是,開發商的土地報價變成了一場“競猜智力游戲”,大量有實力的地產商因報價過高而直接出局。經歷2005年上海樓市的短暫低潮,上海這一“價格合適者得”的競價模式被悄然淘汰。
至2007年,新一輪的房價暴漲期再次來臨,地王頻現之勢更勝于2004年,上海再一次祭出了出讓模式改革的大旗,全國首次醞釀住宅土地一次性密閉報價規則,試圖用一次性報價來抑制開發商的盲目加價。
令人沒有料到的是,開發商為了“確保拿地”,在一次性報價中經常不惜報出心理極限價位,2009年,上海土地最終成交價相比底價經常出現3倍甚至4倍的溢價。
此時,決策層考慮,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的出讓是否可以完全采用招標的方式進行,而不是單純遵循土地拍賣價高者得的規則。
因此2011年,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將莘莊鎮222號地塊出讓模式定位為招標,由最少5名專家組成的評標小組按照招標出讓文件確定的評標標準和方法,價格不再是決定土地歸屬的惟一標準。
“但類似莘莊地塊這樣的出讓方式,只會出現在個別地塊上,主流的出讓方式還是招拍掛?!鄙虾I內專家陸騎麟表示,他認為如果采用“價高者得”以外的其他方式可能會造成一定的不公平性。
事實上,任何一個行業的毛利率都是有限度的,當高端企業出現虧損之后,城市的競爭力就會下降,背后的原因一定是一些高端企業的利潤率出現了問題。
如果深圳和上海頂不住了,不知道還有哪個城市可以頂得住。
當前,中國經濟與中國制造業下行壓力不減,中國實體經濟進入寒冬。9月底國家統計局公布,2015年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481.1億元,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份擴大5.9個百分點;國有控股企業前8個月實現利潤總額7564.2億元,同比下降24.7%。
?
?
相關鏈接:
媒體盤點:歷任中央領導人對李嘉誠提了哪些要求·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