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關于創新的內容,引起大家強烈共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并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五大發展理念”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創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把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實施一批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這既有利于我國在戰略必爭領域打破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開辟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正是“十三五”規劃100個重大工程及項目的核心指導。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到的未來五年中國計劃實施的100個重大工程,大部分為科技創新項目,對比《“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提到的11項“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內容不難發現,中國科技創新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十二五”期間雖然如高鐵、寬帶無線等技術我們超過了規劃預期,但有些技術隨著科技水平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依然在追趕階段,如高檔數控機床、高端通用芯片、核心電子器件、轉基因生物等技術。
推進科技創新,一要正確認識差距,理性規劃布局。中國科技創新水平位于世界的哪種層次?對此,有人以高鐵、航天技術領先世界高度樂觀,有人以圓珠筆的鋼珠我們不能制造消極失落。對此,兩會期間,專家和領導冷靜地給出了答案:雖然2015年中國裝備制造業出口2.1萬億,占比17%,但更多本土裝備制造業依然因缺少核心技術被制約在低附加值的生產、組裝環節,客觀地說,中國僅位于世界科技實力的第四級。正確地認識差距,方能更理性、客觀地政策操作。
推進科技創新,二要傾力為人才、資金護航。做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擁有最多的理工科人才,2015年全社會科技研發達1.43萬億元,為世界第二。但因為高端人才流失及科研經費浪費、成果轉化效率低等問題,中國的科技產出與投入并不正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即今后五年國家每年新增科技研發資金4500億元,對此,政府、教育、科研部門、企業都應該從人才培育、研發平臺建設、福利待遇、成果獎勵、資金監管、完善股權期權稅收優惠政策和分紅獎勵辦法等各方面暢通科技創新綠色通道,為人才培育與科研資金高效利用護航。
推進科技創新,三要打破權力與利益壁壘。科技是生產力,同時也名氣和地位,近幾年來,多名博士、教授、院士因學術造假、科技腐敗被查處,而調查顯示,中國科研資金中用于項目本身僅有40%,其余60%資金去向不明。造成這些科技腐敗的主要原因正是源自長期以來的“產學研”幾張皮行政體現弊端和人才、技術、利益壁壘。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舍得下氣力、增投入,注重創新機制、激發活力,著重解決好科研和生產‘兩張皮’問題。”推進科技創新,政府作用是主動服務、政策協調,創新的主體與目標,更多要讓市場來決定,通過政策導致,讓企業、高校、個人、市場四者同心攜手,創造共贏,如此方能凝聚起科技創新的動力。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一個“互聯網+”,已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并煥發了無數的新思想、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站在科技創新與《中國制造2025》新起點,并緊密對接全面實現小康中華民族第一個百年夢想的“十三五”規劃100個重大工程及項目,必將匯聚起中國經濟科技創新、自信自強、持續發展的磅礴力量,引領中國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相關鏈接:
促創新、重環保、強民生——從“十三五”25項主要指標變化看發展理念之變
習總書記“下團組”漫評②: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
《動畫解讀十三五發展理念》
街區制契合開放發展理念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