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2月1日消息(記者任夢巖 傅聞捷)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上海兩歲女童芊芊,因母親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將她托管給了通過中介認識的家政人員高某,11月29日,芊芊被高某送至醫院時,已經停止呼吸,且全身伴有多出淤青,醫生懷疑其為非正常死亡。
報警后,當事人已被刑事拘留。但涉事的家政公司卻說,他們只是中介平臺,并不能對介紹的家政人員負責。記者調查發現,家政公司準入門檻低,目前只有行業規范,沒有統一的法律監管。
芊芊的母親肖女士一個人在上海打拼,由于工作繁忙,女兒無力照看,只得把孩子交給從上海互信家政找來的高某夫婦幫忙照顧。
肖女士:“我上班去了,叫鐘點工看著。我看一會兒還可以,時間長了也不是辦法,就在58同城上找家政公司,阿姨就直接上門來了,200塊錢一天。他們家兒子也6歲,才下定決心請這個阿姨的。”
今年11月,肖女士籌劃和朋友創業,就把芊芊寄養在家政人員高某夫婦家中,一住就是20天,11月25日,她收到公安機關通知,女兒去世了,且被送往醫院時渾身是傷。肖女士說,看見女兒臉上也有傷,都淤青了,這一只腿上全部都是淤青。
目前,高某夫婦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記者以咨詢的名義撥打了介紹高某給肖女士認識的上海互信家政,負責人莊女士稱,家政人員是否持證上崗不是強制規定,有證的貴一些。“有育嬰師證的,一個月要7000多塊,有母嬰師證的,就6000多。中介費收取月工資的20%中介費。”
而對于中介介紹家政之后的責任,這位負責人說,他們就好比婚姻中介,雖然要簽署三方合同,但任務只限于介紹雙方認識。
莊女士:“一個阿姨在我公司培訓,甚至上崗,也有可能到別的公司去報名。”
記者:“相當于他也不歸你們公司管了,對吧?”
莊女士:“因為這個行業現在也沒辦法去管,只能是阿姨跟你之間有什么誤會起協調作用。因為我們是一個平臺,比如,像是婚介一樣,你們結不結婚是另外一回事。”
記者:“那就是說一次性的嗎?”
莊女士:“對,一次性。我們不負任何責任。為什么呢,如果阿姨做了什么事情犯了刑法,只能是阿姨承擔責任,怎么是我們承擔責任。我們只不過是提供一個平臺。”
隨后記者又撥打了多家家政中介電話,發現市面上的家政公司一般分為兩類,一種是只負責中間撮合的介紹平臺,介紹后不再跟蹤管理,另一種擁有正規雇員、為家政服務上保險,前者發生糾紛只能和家政人員自行解決,而后者作為雇員形式,通過公司解決問題。
對于市面上種類繁多的家政企業,上海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副會長周玨珉表示,行業準入標準不嚴,目前只有行業規范,沒有統一的法律監管,如果家政人員未持證上崗,其所屬的家政公司并不會受到處罰。
她表示,不只是上海,整個中國對家政服務,都沒有法律,家政也是也只是在搞行業的地方標準。沒有標準的法律,執法的力度是不夠的,誰來監管誰來執法都不明確。現在還有很多黑中介,因為準入也比較低了,很多的不舉報,也沒有人去查,所以黑中介還是有一定的市場。
周玨珉呼吁,一些打著“信息咨詢”的機構也參與家政市場,卻沒有明確的法規進行區分和約束,且《勞動法》并不涉及家政人員工作,對行業也沒有一個監管主體單位,給糾紛的解決以及整體行業發展都帶來了一定困難。
她表示,不打中介公司的牌子,只打網絡信息公司的,但是也在做家政,這些從法律上來說,邊界是很難去區分的。一旦出現問題,像網上這些,這個網絡公司是家政公司還是信息公司?如果真的打官司,他表明是信息服務,不提供家政服務,就這種邊界現在都沒有。誰來監管,老百姓也搞不清楚。這個行業,是不受勞動法保護的,因為不屬于員工管理,誰來監管,誰來執法,現在還是問題。目前,這個行業只能是行業協會自律。
?
?
相關鏈接:
父母將1歲男孩遺棄保姆家 拖欠保姆半年工資(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