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棕櫚風情小吃街,不時有保潔人員清潔餐廚垃圾。
早上的一席早茶、夜晚的一攤夜宵,是海口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碗豐盛的腸粉,每一根鮮美的烤串,都是一扇扇了解海口地方生活習俗、飲食文化、城市衛生安全面貌的獨特窗口。
自“雙創”工作啟動以來,海口夜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邁上了嶄新的快車道。海口積極借力“雙創”東風,主動作為,加強對夜市食品小攤小販的監督管理,規范夜市攤點經營秩序,不斷提升夜市的規模水平和檔次,保障夜市食品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如今,泰龍城美食街、瓊臺福地美食街等獨具椰城“味道”的夜市窗口,正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
攤販均自覺佩戴健康證、口罩經營。
提前介入:以主動服務助力夜市監管
瓊臺福地美食街“雙創”觀光夜市位于府城古街忠介路步行街內,全長252米。在改造之前,瓊臺福地美食街是一個簡易的馬路市場,小攤小販沿街叫賣經營,污水橫流,吃完的餐廚垃圾隨處可見;攤販們對食品安全知之甚少,更不知健康證為何物。“雙創”前的馬路市場是海口有名的“臟亂差”一條街。
如今走在瓊臺福地美食街,細心的市民便會發現,所有餐車的攤戶都帶著健康證上崗,戴口罩和手套操作。整潔的墻壁、干凈的地面、生食熟食分開加工的餐廚功能區域……走進餐飲店內,洗菜間、清洗間、制作間等功能間一應俱全。然而這一切的變化,在瓊山區食藥監局府城食藥監所所長吳名居看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餐飲店和攤販入駐之前,我們都對他們進行嚴格的培訓,把服務做在監管前面,一次性告知所有注意事項。每個商戶一開始都規范經營,我們日常監管的壓力便減輕了不少。”吳名居笑著說。
據悉,由于舊城區人口密度大,府城地區吸引了大量流動小攤小販經營。攤販們往往占道經營,或用流動攤車沿街叫賣,在毫無“三防”措施的環境下營業,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為給市民營造安全放心的就餐場所,食藥監部門積極組織社區網格員、食品從業人員逐一培訓,學習《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從人員操作上為市民游客守好“舌尖安全”。
“在店家裝修之前,我們就提前介入指導,對店家進行裝修、辦證等培訓。”吳名居介紹,在每家餐飲店入駐經營前,食藥監等相關部門就提前介入,對入駐美食街的食品經營戶從裝修布局到經營管理逐項指導,要求嚴格依照《食品安全法》和“雙創”標準規范經營,提前為經營者提供“六個一”便民、惠民措施:編制“一店一圖”,規范夜市內外的餐飲店后廚建設標準;健全“一店一檔”,使食品采購、處理、制作和管理都有章可循;配備“一店一員”,培訓每個夜市內食品單位一名食品安全管理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制定“一店一策”,有針對性地為食品單位制定改造對策,對餐車、場所布局、設施設備等提出建設方案;建立“一店一信”,搭建微信平臺,快速溝通;開展“一店一促”,進行“三防”設施建設獎勵補助。通過“六個一”措施,在夜市設立之前,做到功能間齊全,衛生設施完備,推進夜市食品經營單位規范化建設。
海口市夜市食品經營者管理要求清單。
加強監管:以嚴格監管提升夜市服務
今年6月,海南出臺了《海南省食品攤販監督管理辦法(試行)》,詳細規定食品攤販劃片定時經營,明確監管責任,尤其要求不得經營來源不明的食品和使用來源不明的食品原料制作的食品等不安全食品。對此,海口市食藥監局將該辦法的出臺積極融入夜市攤販監管工作,建立健全食品攤販食品安全的監督檢查制度,為每一位流動攤販制作《食品攤販信息登記卡》,公示食品攤販的身份信息、制售品種、監管人員,梳理責任要求,將不合格食品、高風險食品從海口夜市攤販的攤桌上“掃地出門”。
食品攤販信息公示。
對消費者反映較多和消費量大的夜宵食品,該局將之全部納入年度食品安全抽樣檢驗計劃,重點抽樣檢驗并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樣檢驗結果。據統計,自2016年起,市食藥監共開展7輪次米粉、面條專項行動。在2017年的行動中,尚未發現非法添加硼砂等非食用物質及超范圍超限量添加食品添加劑行為,米粉面條抽檢合格率達100%,米粉、面條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
此外,2017年上半年,該局抽檢進島蔬菜17855批次,136416噸,合格率99.81%;全市5輛快檢車完成快檢16770批次,合格率99.7%。不合格蔬菜瓜果流向夜市餐桌的幾率大幅下降。
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在細微之處更顯力道。連日來,海口網記者走訪海口多家夜市美食街如金棕櫚風情小吃街、騎樓小吃街、桫欏灣、金盤夜市等發現,在食藥監部門的常態化監管下,如今各大夜市攤位整齊統一,“三防”措施齊全,每個攤位上都張貼著健康證等相關證件,攤主也都穿著干凈的工作服、戴著工作帽和口罩。
夜市的管理舉措一天比一天規范,生意一天比一天興旺。“管理規范了,回頭客也越來越多。以前在外面擺攤一天只賣200多個生蠔,現在進來金棕櫚小吃街后一天可以賣1000個以上。”在金棕櫚風情小吃街賣烤生蠔的攤販張秀珍笑著說。
一眼望去,熙熙攘攘的泰龍城小吃街餐車樣式統一,整齊規范。
高標治理:以最嚴標準護航“舌尖安全”
作為海口市最負盛名的美食一條街之一,從早到晚,每天前來泰龍城小吃街品嘗美食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大家普遍對泰龍城小吃街的整體環境衛生和食品安全贊不絕口。然而在大同食藥監所負責該管段的執法人員顏冰記憶里,以前的泰龍城小吃街存在的問題并不少:餐車的高低大小完全不一樣,標準各異,照明燈也五花八門,看起來雜亂無章;垃圾桶不帶蓋,地面還有不少垃圾。
餐車改造一直是夜市攤販食品安全監管的“老大難”問題。由于傳統的夜宵攤餐車沒有任何“三防”措施,食品完全暴露在外界環境里,病媒生物極易入侵污染食品。
為此,食藥監部門沒少在餐車上花心思。為避免腐爛生蟲,指導餐車材質從木質改為不銹鋼質;為避免餐車內不透風水分難溢孳生病菌,指導餐車擋板從透明玻璃改為紗窗;為方便顧客取餐又隔離空氣灰塵,指導固定式紗窗改為活動式紗窗……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泰龍城小吃街餐車的效果圖改了又改,反反復復改了4、5次。“但凡食藥監給我們的意見,我們全部‘照單全收’,既然要做就要做好,一定要達到食品安全標準,不計成本,改到滿意為止。”泰龍城物業公司副總經理王海濱笑著說。
布局規范,功能區間完備、合理的食品經營單位。
“不僅餐車改造,在日常巡查我們標準不降,力度不減。”顏冰說,對泰龍城小吃街進行監管的過程中,食藥監多次指導物業更換帶蓋的垃圾桶,隔離蠅蟲;同時完善“三防”設施,更換下水道溝蓋,從易通過老鼠的金屬柵欄換成細口徑的不銹鋼金屬蓋板,不允許哪怕一只老鼠從排水溝進入地面;夜市食品經營者必須按照禁做、必做清單嚴格經營,如難以長時間存放易變質的壽司等生冷類食品,禁止攤販經營;夜市攤位必須按照統一餐車、統一垃圾容器、統一經營時間、統一亮證亮照等標準入市經營。同時,嚴格按照入市前檢查、經營中巡查、收市后清查這一“三部曲”管理夜市。
“以前,我從來不在夜市吃飯,臟亂差的環境讓人一點胃口都沒有。現在不一樣了,地面、桌面干干凈凈,蒼蠅也不見了,每個攤位的攤主嚴格按照要求做好衛生,證件也齊全。環境好了,吃著也放心了。”帶著女兒在泰龍城小吃街吃小吃的市民劉燕說。
海口網記者黃暉 攝影報道
(海口網8月15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南公布食品安全八大為民辦實事要點 要求小攤販集中經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