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鹿城,暖陽普照,鳥語花香。5日上午,三亞市天涯區文門村村民周桂榮哼著曲兒,在自家院子里忙著籌備農家樂項目。隨著“千年古寨”文門村的文明生態村創建穩步推進,該村獨有的歷史人文、生態環境等資源聲名遠揚,吸引不少市民游客來觀光。
近年來,三亞深入貫徹中央、省委有關部署,高度重視文明生態村創建,把文明生態村創建作為一項民心工程、發展工程,通過優生態、富文化、壯產業等一系列務實舉措,改善農村生活環境、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農民經濟收入,為美麗鄉村建設、全面脫貧攻堅、打造全域旅游譜寫新篇章。
2015年起,三亞按照“四化四有”創建標準,即綠化、亮化、凈化、硬化,有文化室、有農家書屋、有宣傳欄、有籃球場,推進文明生態村創建,并于當年年底實現全覆蓋。今年,三亞計劃安排19億元,重點推進建設博后村、南山村等31個村。
三亞市文明委主要負責人說,三亞通過出臺規章制度、加快垃圾處理項目建設等長效機制,保障干凈衛生有序的生活環境。
外塑形象,內拓內涵。讓村民文化生活美起來,是三亞文明生態村創建中的重要內容。“村里有道德講堂、精神文明建設宣傳專欄、農家書屋等,還有善行義舉榜、村規民約,氛圍越來越和美!”三亞市吉陽區中廖村村民陳惠珠說。
與此同時,三亞市崖州區南山村黨支部書記董海林也在思考如何打好“文化牌”促產業發展,“作為傳統的黎族村莊,南山村要通過結合本地文化特色改造以黎族養生文化為主題的慢食餐廳、養生民宿,進一步盤活人文歷史、生態環境等資源。”
三亞市吉陽區中廖村因地制宜發展“文化演藝+觀光旅游”模式,或許能為董海林提供借鑒思路。今年4月,中廖村引入深圳華僑城集團,共同合作開發民宿、餐飲、演藝、游樂項目,村民們也化身為講解員、電瓶車司機、客服、演員,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到鄉村發展建設當中。
“以前靠種瓜菜勉強維持生活,現在每天表演四場節目,一個月工資能有3000元哩!”今年7月,中廖村村民黃菊金成為村里的固定表演班底。
“三亞積極探索‘政府+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多元產業融合發展興村之路,發展‘旅游+’‘生態+’等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三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在今年舉行的省綜合招商活動中,三亞鄉村建設項目引“伯樂”關注,簽約金額達86.97億元。
如今,三亞村莊發展產業各美其美:青塘村發展省首家親子主題的樂園;南山村依托崖州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游”;三亞西島社區依托景區資源打造美麗漁村……
“三亞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貫徹落實省委有關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繼續深化文明生態村創建,爭當海南文明生態村建設的排頭兵。”三亞市委主要負責人說。
?
?
相關鏈接:
海口文明禮儀活動拉開序幕 滋養文明心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