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旅商 迸發新活力
如今,非遺不止存在于名錄上,而是走向街巷、走進商圈,在人們的生活里,有了新的生命力。
當《yes蛇》歡快的鼓點叩響新春序曲,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上演——2月3日,龍華區在友誼南海城開展“瓊韻新春·‘遺’展風采”——非遺賀新春系列活動,讓非遺從古老的傳統中走出來,以鮮活的姿態綻放出新的活力。
現場,從文昌盅盤舞的柔美到椰殼噠噠的歡快,從全民共跳竹竿舞到關公、冼夫人送福,在這次狂歡中,不同年齡的人們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文化共鳴。此外,每個節目間隙都有非遺傳承人現場科普相關知識,“有誰知道被譽為‘天南貢品’的非遺是什么嗎?”“是椰雕!”現場互動氛圍濃厚。
在舞臺旁邊的展銷區,飄散著鷓鴣茶的裊裊清香,倒映琥珀光澤的糖畫,古樸雅致的海南椰雕……吸引著過往路人駐足、觀看、品嘗、購買,此刻,非遺不再是櫥窗里的展品,而是可參與、可帶走的城市伴手禮。
1月30日,在萬綠園海口市第十七屆萬春會現場,小朋友和家長一起體驗非遺剪紙。記者 蘇弼坤 攝
“此次活動把非遺搬進商圈,‘讀懂’當代潮流的喜好,讓更多人感受到非遺的魅力,進而以更潮的方式走進當下人的生活。”龍華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商業空間可以成為文化傳承的活態載體,非遺保護能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今年春節假期,非遺相關消費大幅增長,尤其是具有海南特色的非遺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2月9日,在位于海口騎樓老街的一家文創店內,來自安徽的游客吳敏婷正在選購椰雕冰箱貼,“椰雕具有鮮明的海南特色,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伴手禮非常適合。”吳敏婷還展示了她購買的帶黎錦元素的書簽,精致的鷓鴣茶禮盒,“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送人很有意義。”
“現在的年輕人不僅會購買非遺相關物件,還會研究背后的傳統文化和故事背景。”該文創店負責人陳女士分享自己觀察到的變化,她認為,可以加強非遺與旅游產業的結合,吸引更多游客前來了解和體驗非遺,提升海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海口萬綠園萬春會燈展現場,海口市第七批非遺糖畫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金玉的糖畫攤位前,她以糖為墨,以勺為筆,繪出“福”字、十二生肖等惟妙惟肖的糖畫形象,“每天都很忙碌,有時候供不應求。”看到這么多人喜愛非遺,張金玉感到非常欣慰。這幾年,她經常參與非遺傳播活動,讓居民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春節申遺的成功,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肯定,也促使我們傳承人重新思考如何在傳承中創新,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多元化需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