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龍塘大壩“騰飛之翼”造型完工
將成為市民游客新的觀光打卡地
一座如海鷗展翅的建筑橫跨南渡江——海口市南渡江龍塘大壩樞紐改造工程新近完成的標志性建筑“騰飛之翼”,即將成為市民游客新的觀光打卡地。
7月23日,記者現場采訪獲悉,龍塘大壩十三孔閘均已具備啟閉功能,滿足防洪度汛的相關需求。目前,綠化景觀工程、右岸電站改造、管理處道路建設及防洪堤頂道路施工正在快速推進。根據項目規劃,今年8月將完成兩臺發電機組的重新安裝和調試工作,10月將舉辦首臺機組的啟動和驗收儀式,整個工程預計在12月底完成竣工驗收,屆時將具備移交條件。
“騰飛之翼”由鋼材和蜂窩鋁板構成,四條優美的曲線結構跨越河流兩岸,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南渡江邊的海鷗。龍塘大壩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除標志性建筑“騰飛之翼”完工外,龍塘大壩一期改造工程和右岸副壩工程等兩個主要工程以及九個分項工程,都以“全部優良”的質量標準通過驗收,這也標志著這一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取得關鍵進展。
海口市南渡江引水樞紐工程管理處主任冼心禮在龍塘大壩工作近20年,回憶起老壩過去泄洪時說,工人需冒雨攀爬濕滑閘體手動抬閘,青苔遍布、阻力巨大,稍有不慎就會滑落。如今,新大壩實現智能化管理,工作人員在室內即可通過電腦實時監控、遠程啟閉閘門,非常方便。
南渡江龍塘大壩“騰飛之翼”造型大氣磅礴。 記者 康登淋 攝
從云龍鎮到龍塘鎮,若繞路需十余公里,而經大壩步行僅一兩公里。“過去兩岸居民為了快速到達對岸,有時會在布滿青苔的壩頂通行,特別是汛期通行會非常危險。”冼心禮說,新壩不僅設置了人行通道,還可以雙向通車,兩岸居民往來將更加安全便捷。
工程采用“堵疏結合”理念,在右岸精心打造了生態魚道。這個魚道獨立于閘門系統,通過減緩坡度和流速、設置“休息區”方格、鋪設鵝卵石和水草模擬自然生境,確保魚類洄游暢通。魚道中央還設有觀察室,便于工作人員監測通行情況并在必要時進行人工輔助。
據悉,工程全面投入運營后,預計將為海口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積9.6萬畝,年發電量達2862萬千瓦時,這將顯著提升海口市區及江東新區的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減輕上游防洪排澇的壓力,成為集水利功能與城市觀光于一體的新地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