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儋州市多家單位來到王五鎮石馬嶺麻風病醫院看望十一名麻風病患者,并送來米、油、棉衣、棉被等物品及慰問金。本報記者蘇曉杰見習記者劉振華攝
“大家都站過來,好好謝謝來看咱們的人。”鄭忠農沖著遠處幾個人喊道。
應聲過來的,是10個讓人不忍多看的老人,他們被麻風桿菌折磨經年,身體多處殘疾。連同鄭忠農,共11人。他們面前,堆滿了袋裝大米、桶裝花生油、棉被、衣褲、鞋子等物品。
這一幕發生在不久前。這里是儋州市靠近王五鎮的石馬嶺村,人們一般會叫它“麻風村”。地圖上找不到這個村子,行政建制上也沒有這個村。這里的準確名稱是:儋州市皮膚性病防治所附屬石馬嶺醫院,始建于1959年,病患最多時有100多人。
臨近春節,“麻風村”來了一批批看望“村”民的人,有政府的,有企業的,車子排到了“村”口。
羅顯洪是在“麻風村”長大的健康人,1968年出生于此。他父母早年患了麻風病,由海口遷到這里治療,從此再也沒有回去。
從建院開始,“麻風村”的“村”民幾乎只進不出。不是他們不想出去,而是治愈回去后,沒有了賴以生存的條件,尤其是沒有了昔日作為正常人的對待。“麻風村”成了麻風病人康復后的“家”,他們在此長相廝守,相互慰藉,安度晚年。
隨著醫療技術發展,人們對麻風病認知程度也在不斷提升,麻風病可防可治。1986年起,國家取消了對麻風病人集中治療的限定,患者可居家治療。從那時開始,“麻風村”再也沒有進過新成員,留下來的,慢慢變成了老人。
政府負擔了患者在“麻風村”的全部治療費用,鄉村醫生每周兩次進“村”診療,每位“村”民在此每月可以領取低保和生活補貼600元。為讓治愈者能自食其力,政府早年還專門劃撥了2000多畝土地,供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耕作。
“感謝黨和政府的照顧,感謝好心人的關愛。”鄭忠農代表全體“村”民有板有眼地說。他說的,是“村”民們的真心話。
羅顯洪說,幾十年前,人們一聽有人得了這種病,就會避而遠之。他從小學到中學把周邊的學校以及那大鎮的學校都上遍了,當時一被人家得知在麻風村長大他就不得不轉學。
“現在不一樣了。”羅顯洪說,人們對麻風病不再恐懼。他告訴記者,市衛生局局長韋茂國,一年來村里四五次,幫助村民修了800米長的水泥路,讓村子與外界連接暢通無阻,目前他還在想方設法為村民建水塔。“每次來,他都跟我們擁抱握手,毫不忌諱。”羅顯洪急切地表達著他的感謝。
“村”民們開始分發慰問品,所有物品分成11份。毛毛小雨飄下,天有些涼,村里兩排平房間的空地上,一堆堆慰問品溫暖著“村”民們的心……
?
?
?
?
相關鏈接:
海口新春花市Pk 蘭花完勝金橘發財樹
海南萬寧市僑聯開展新春慰問活動
喜迎新春:7日萬春會 WIFI陸續覆蓋“蹭網”咖啡廳
?
(編輯:王藝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