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有朵鮮艷的“東方之花”,歷經風吹雨打,四季常開不敗,她的名字叫中國特色人民調解。
“東方之花”,起源于中國,盛開在天下。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向前推進,鮮艷的“東方之花”越發爭奇斗妍、萬紫千紅、春色滿園。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周年、習近平同志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人民調解工作的核心精神,正是“楓橋經驗”精髓的突出體現。本報從今天起開辟“新時代‘東方之花’”專欄,集中報道新時代人民調解工作的好做法、新經驗。敬請關注。
來自浙江省溫州市的數據顯示:2017年,溫州市受理調處矛盾糾紛量首次突破10萬件大關,調解成功率高達99.35%。
調解成功率如此之高的奧秘是,大數據已成為溫州市人民調解的一大利器。
針對矛盾糾紛排查方式滯后、預防成效不高、調解結果隨意、社會公信力不足等新問題,溫州市探索“大數據+人民調解”新機制,有的放矢,一一破解,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案例智能匹配
遭遇醫療糾紛怎么辦?是去醫院“拉橫幅”,還是到法院打官司?
在溫州,一些醫療糾紛患者家屬的首選并不是上述兩種,而是先找李永清評評理。
在溫州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法制日報》記者見到了人民調解員李永清。
老李走路快、說話快,邏輯性也強,怎么看也不像60多歲的人。
老李對記者說,在這間不足10平方米的辦公室里,他受理過上千起醫療糾紛案件。
“這活兒不好干。”老李感嘆道,醫患糾紛專業性很強,患者家屬情緒又特別容易激動,要想把糾紛調處好,難。
經年累月,李永清積累了不少經驗,他翻開一本封面已磨損的調解筆記本,說:“這樣的筆記我有50多本,過去遇上醫患糾紛,都要找出來翻一翻,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案例可參考。但自從有了人民調解案例數據庫,我的這些調解筆記也光榮‘下崗’了。”
5月4日,李永清受理了一起因交通事故引發的醫患賠償糾紛。由于三方當事人對于是誰的責任、如何賠、賠多少等問題各持己見,一直無法達成調解協議,調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老李想到了市司法局剛建不久的人民調解案例數據庫,把三方當事人叫到電腦前,輸入交通事故、單方全責、醫院過錯等關鍵詞,然后進行檢索比對,很快調取了幾條相似調解案例信息,打印出來給三方當事人看。
當事人李偉看了一會兒案例信息,有點羞澀地對李永清說:“以前不知道這類案子能賠多少,現在看來,我的要求確實有點高了。這樣吧,就按照參考案例,上午就請您把調解書寫了。”
“過去調解時,往往因糾紛雙方當事人要求不一、分歧較大,調解工作陷入僵局。”李永清說,自從有了人民調解優秀案例數據庫,只要在電腦里輸入關鍵詞,類似案例就能智能匹配。
溫州市司法局局長盧斌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先后建立調解組織、調解隊伍、調解對象、專家人才、糾紛數據、不成功案件、優秀案例、質量評估和學習資料九大數據庫,并引入地圖定位技術,建成了門類齊全的數據集成中心。
“現在,賠不賠、賠多少,不是我老李說了算,而是大數據說了算。數據最公平,大家都一樣,當事人自然心服口服。”李永清說,人民調解案例數據庫不僅可幫助順利化解矛盾糾紛,也大大提高了調解效率,廣大當事人切實感受到智慧調解帶來的紅利。
糾紛預警預測
長期以來,人民調解工作的另一大難題是矛盾糾紛不可控、難預見。
在溫州市人民調解數據管理平臺,通過對2016年、2017年婚姻糾紛案件熱詞比對,瑣事、生活、口角、爭吵的熱詞頻度總量最高。
“由此可見,大部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是由生活瑣事引起的。”溫州市司法局基層處副處長王輝說,“自從有了大數據技術,我們就可從紛繁龐雜的人民調解案件中跳出來,變埋頭苦干為抬頭巧干。”
運用人民調解數據管理平臺,溫州市司法局匯聚生成矛盾糾紛海量數據,按糾紛領域、類別、時間、地域等多維度展開分析,以圖表等形式直觀展現分析結果,矛盾糾紛引發軌跡、薄弱環節等一目了然。
大數據表示的是過去,預警的是未來。
2017年年初,溫州市司法局依靠人民調解數據管理平臺,發現醫療糾紛數量明顯增長,因醫療機構或醫生責任導致的糾紛占比高達74%,其中構成醫療事故數量占54%。
根據這一現狀,溫州市司法局立即以書面形式,向市衛生計生委通報醫療糾紛多發的原因、趨勢和建議。
“根據市司法局提供的分析報告,我們立即有針對性地加強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改進服務流程,在源頭上最大限度預防醫療糾紛發生。”溫州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吳尚斌對記者說。
大數據預警產生效果。通過強化醫療質量監管、完善預防工作機制,2017年溫州醫療糾紛數量較2016年同比下降40.2%。
王輝告訴記者,大數據在人民內部矛盾糾紛方面的預警作用體現在許多方面,甚至能從某一路段交通事故糾紛數量增多這一現象,發現背后交通設施建設不合理的問題。
盧斌介紹說:“這些年,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了民間借貸、房地產、勞資等領域出現的新矛盾新糾紛,及時形成系列專題糾紛預測報告上報,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多次受到上級領導肯定、表揚。”
記者了解到,目前,溫州市人民調解數據管理平臺已累積各類糾紛數據40萬余件。依托數據管理平臺,全市11個縣級、185個鄉鎮級、5818個村級人民調委會和210個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組織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已實現網上全程記錄管理和實時監督。
大數據+人民調解,為有關職能部門查找社會矛盾盲點、及時預防矛盾糾紛提供了扎實數據支撐,也使人民調解工作由原來的“以調為主”向現在的“以防為主”轉變。
海外視頻調解
在互聯網時代,視頻可以跨越時間、空間限制。不久前,在溫州市文成縣大調解中心,就進行了這么一場“跨越時空”的人民調解。
華僑趙大哥早年移居意大利,其妹妹趙小妹常年在文成生活。因為3間祖宅分配起了糾紛,小妹一紙訴狀告到文成縣人民法院,希望得到其中兩間,法院判決結果是,3間祖宅歸妹妹和哥哥共有。
“雖然案結了,但事情卻還沒了。因產權分配不明,矛盾依然存在。”富法成是這起糾紛的人民調解員。他說,兄妹二人都上了年紀,身處兩地不說,還有7小時時差,按常規,根本無法調解。
但運用文成縣司法局的視頻調解就解決了這一難題。
富法成和另一名海外人民調解員胡建金先是分頭做兄妹的思想工作,說人情,說道理,說法律,等兩兄妹的思想基本上通了,再約好時間,讓兄妹倆通過視頻調解平臺,“面對面”傾訴,這一糾紛終于得到完美解決。
文成縣是浙江省著名僑鄉,17萬余華僑華人旅居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涉僑矛盾糾紛都在800件以上。
文成縣司法局副局長徐聲福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遇到矛盾糾紛選擇走訴訟途徑,一般需要180天左右時間,而且還要支付訴訟費、代理費、來回飛機票等費用。
為方便廣大僑胞,去年9月,文成縣司法局率國內之先,推出海外人民調解員工作制度,聘請了5位具有法律知識和民事調解經驗的意大利米蘭僑領擔任文成縣人民調解委員會海外人民調解員,并在意大利米蘭設立了文成縣人民調解委員會海外聯絡點,通過遠程視頻調解涉僑民商事糾紛。
這項制度推行半年多來,已交出了一份優異成績單:調處各類涉僑矛盾糾紛142件,調處成功率達100%;法院涉僑糾紛案件調撤率達到62.48%。
文成縣委書記王彩蓮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并非小事,而與黨和政府工作大局緊密相連。新創設的海外人民調解在黨和政府與海外華僑之間架起了“連心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