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廈門8月26日電 (陳悅洪鈞)中國檢驗檢疫進出口電子監管系統26日在廈門啟動,令廈門口岸進出口商品在中國率先實現全面電子監管。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福建省副省長葉雙瑜、廈門市副市長黃菱等共同啟動監管系統。
電子監管是中國電子檢驗檢疫的核心環節,被檢驗檢疫人士稱為實現百分之百電子化目標最關鍵最復雜的部分。其通過建設電子監管平臺,實現進出口貨物差異化管理,由計算機自動判定放行或查驗。
檢驗檢疫人士表示,進出口電子監管系統啟動,可以減少中間環節和貨物滯港時間,降低企業成本,令口岸物流更加便利。過去一票貨物從報檢到獲悉是否查驗需要2到3天,啟動電子監管系統則10分鐘就能自動作出判定。
同時,電子監管系統的啟動,還將提高中國檢驗檢疫應對國內外傳染病和動植物疫情的能力,維護各種民生消費品的質量安全,有效保證進出口貨物的質量。
廈門在中國最早實現所有出口企業和出口產品電子監管,并承擔進口電子監管功能系統研究,從而率先啟動進出口電子監管系統。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兩天前在福州和福建省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出多項措施力挺海西建設和閩臺經貿交流。此次在臺商投資密集的廈門啟動中國檢驗檢疫進出口電子監管系統,也被視為其力挺海西的一份大禮。
支樹平表示,廈門建設電子監管系統的經驗,隨后將在全國檢驗檢疫系統推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