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APP、心理學齊上陣
從2012年起,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廣州有了校園社工,而預防和處置校園欺凌是社工的主要任務之一。
“我們接觸的個案顯示,多數欺凌者也曾經被欺凌,這是社會、學校、家長都意想不到,也難于理解的。”廣州啟創海珠區“青年地帶”項目負責人陳麗東分析,因為欺凌者曾經被欺凌,從中建立起以暴易暴才能保護自己的錯誤觀念,也有一些學生自發成為一些“小團隊”“小團伙”,他們誤以為通過暴力、冷暴力等方式更容易建立威信。
據悉,目前已經以社工服務專業手法和理念建立起一套校園欺凌的服務程序,并且推出了服務手冊。陳麗東還透露,該項目已經成功開發一款預防校園欺凌APP,供老師、家長、學生使用,讓全社會更為立體地認識校園欺凌,了解合理求助和處置的方法。
而遭受言語欺凌時,首先必須記住,欺凌者最想看到的是遭受欺凌的人在哭、生氣、困擾或者失去控制。如果被欺凌者能夠避免看起來困擾不安的樣子,就是不給欺凌者他們想要的反應,那么欺凌者就有可能放棄。因此,就算內心受到了傷害,也要試著表現出鎮定的樣子,傳給欺凌者一個信息——你傷害不了我!
律師說法:
建立聯動模式治理校園欺凌
羅凌 廣東省律師協會未成年人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卓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孩子一旦受到欺凌,通常會先向最親近的人求助,首先是家長和老師,所以,家長和老師對這一現象要有足夠重視和了解。” 羅凌特別指出,校園欺凌不一定都發生在校園內。因而,治理校園欺凌,要從校園入手,建立起家庭-學校-社區聯動合力的模式。
作為一個10歲孩童的母親,羅凌還指出:“我們的輿論環境太不利于校園欺凌的治理了。”她認為,一些正在熱播的動畫片、動漫產品竟然以欺凌作為情節。她建議,在一些文化產品的審核過程中,要加強對校園欺凌情節、話語等的把關過濾,適當加入法律知識、維權意識。
?
?
?
相關鏈接:
美麗校園不能開出“霸王花”——兩會代表委員建言根除校園暴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