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熱浪滾滾,如何讓建筑本身成為高效的“降溫器”,為身處其中的市民游客營造舒適涼爽的小環境?連日來,記者深入走訪海口各大商場、交通樞紐、現代化辦公大樓及重點在建項目,探尋那些巧妙融入建筑肌理的消暑納涼“秘方”。
海南能源交易大廈內部綠植環繞,猶如一個生態公園。 記者 楊鶴 攝
從設計開始注重“清涼體驗” 采取街區被動式降溫方式
夏季是能源消耗的高峰時期,海口不少建筑從設計開始,便注重遮陽、通風、隔熱、消除城市熱島效應等綠色低碳的被動式降溫方式,既可以減少建筑能源消耗,又能提高室內環境舒適度。
近日,海口室外驕陽似火,在友誼國貿城室外區域,不少市民游客在半戶外的連廊下愜意喝茶,享受著商場透出的涼氣。這份舒適源于商場改造時的精心設計。
友誼國貿城項目負責人張嬋娟介紹,商場通過塑造人群可停留、可休憩、可消費的街區模式,將綠化降溫、水體降溫等技術融入規劃中,建設了生態魚池、景觀瀑布、立體綠化墻等設施,可實現有效通風降溫效果。中庭區域還設置了多功能大步梯,成為炎熱天氣里人們的納涼場所。
海口東坡老碼頭也通過改造升級,顯著提升了清涼體驗。6月10日傍晚,市民李彤童漫步其中,對舒適的環境贊不絕口。項目運營相關負責人介紹,其“清涼密碼”在于綠色科技的綜合應用:中庭加設透光頂棚,搭配遮陽連廊和智能噴霧降溫系統,營造“天然空調區”。此外,項目引入冷飲輕食、文化展演等“清涼經濟”業態,為消費者帶來沉浸式清涼新體驗,高溫時段客流量提升不少。
作為城市重要基礎設施,交通樞紐的清涼體驗直接影響市民出行感受。6月10日,市民李冉駕車經新海港出島,對港口的“人車分流”模式和“一站式”通關流程給予點贊。“新海港綜合交通樞紐通過優化通風、增加遮陽設施等物理降溫措施,以及優化流程、提供休憩空間和飲水點等人性化服務,全方位融合清涼理念,為游客提供舒適、便捷的出行環境。”海口新海輪渡碼頭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陳明倫介紹。
將綠色生態理念融入建設過程 積極“碳”索建筑降溫策略
結構節能設計是建筑節能設計途徑中的重要環節,我省支持和鼓勵在建項目融入“清涼城市”建設理念和內容。
位于海口江東新區核心區域的海南能源交易大廈,將綠色生態理念深度融入建筑設計核心。步入其中,一座生機盎然的“空中花園”出現在眼前——層層疊疊的綠蘿藤蔓如瀑布般垂掛,錯落有致的熱帶棕櫚與耐陰灌木郁郁蔥蔥,點綴其間的三角梅綻放著鮮艷的色彩,目之所及綠意流淌,生機勃勃。
其設計總監毛成功揭開了這份獨特清涼背后的奧秘:大樓中庭創新采用中空設計,通過“煙囪效應”促進空氣自然循環,外廊式格局打破封閉感,讓人員接觸室外新鮮空氣和自然光線。大廈垂直綠化系統覆蓋面積超1萬平方米,不僅凈化空氣,還為辦公人員提供視覺放松與情緒療愈價值。“哪怕外面是酷暑難耐的高溫天,一進大樓,滿眼蔥蘢帶來的清涼感撲面而來,燥熱的心緒也會隨之平靜。”在此辦公的中泰證券海南分公司辦公室主任鄭丁文深有感觸地說。
與海南能源交易大廈僅一街之隔的江東天地項目,則將“遮陽避暑”理念貫穿于規劃、設計、建設的全過程。“在規劃上,我們采用南北通透的建筑部署,能有效引導海風穿堂而過,帶來持續不斷的自然涼意。”海口產投集團下屬君實公司項目設計負責人李華樂介紹,在建筑構造上,連接各樓棟的人行天橋和地面廣場均配備寬大的遮陽頂棚,建筑底層和公共區域均設置了退讓內廊,確保人們在街區購物、漫步或休憩時,能有效避免陽光直射。此外,項目還設置了取水點、霧森系統、水幕,并結合綠色植物,為消費者帶來涼爽體驗。
海口在建筑設計中積極融入“清涼”元素,從傳統商場改造到現代辦公樓綠色生態實踐,再到新興商業項目超前規劃,形成一股清晰且不斷壯大的趨勢。這份“解暑秘方”正悄然改變城市面貌與質感,提升市民與游客在炎熱夏季的生活品質和出行體驗,為熱帶濱海城市注入清涼動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