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區新譚村盤活土地資源推動農業增效
荒地生蓮 蓮藕生“金”
6月25日,在新譚村蓮藕種植基地里,荷葉高低錯落,一片生機盎然。記者 康登淋 攝
盛夏驕陽下,層層疊疊的荷葉翠綠如玉,高低錯落,在水面上投射出或深綠或淺綠的影子,工作人員正在荷塘間忙碌養護……6月29日,記者走進海口龍華區遵譚鎮新譚村的蓮藕種植基地,目之所及皆是綠意與生機。據了解,新譚村依托當地自然資源優勢,盤活撂荒地發展蓮藕種植,打造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的新興產業,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荒地“爆改”新產業
新譚村蓮藕種植基地坐落于那畔田洋一帶,據新譚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楊介紹,這里原本是常年撂荒土地。“為了盤活土地資源,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村‘兩委’、鄉村振興工作隊聯合企業,經過充分調研后發現,這些撂荒地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具備得天獨厚的蓮藕種植條件。”吳楊說。
為此,新譚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入戶宣傳、現場協調等方式,積極動員村民參與土地流轉,共整合土地150多畝。通過集中規劃利用分散的撂荒土地,采用“企業+村集體公司+農戶”發展模式,該村將企業的資金、技術、市場優勢與村集體公司的組織協調優勢、農戶的土地和勞動力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啟動了蓮藕種植基地項目。
“藕絲具有很強的韌性,在我們的神話傳說中,太乙真人用蓮藕重塑哪吒身軀,可能就是基于藕的生物特性——藕斷絲連。”新譚村蓮藕種植基地相關負責人羅艷清笑稱,在品種選擇上,基地引入了高產、抗病且口感優良的新35號品種,確保蓮藕品質上乘,符合市場需求,再過不久該村蓮藕便將迎來采收上市。
生態經濟“雙增收”
據介紹,新譚村集體公司(海南一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租該村農戶土地,并轉租給企業,由企業負責種植、管理、銷售和支付土地租金等,農戶不僅可以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收入,還能優先被聘請到基地務工,增加經濟收入,村集體公司則可以獲得項目收益分紅。
“預計基地每年可產出蓮藕30萬斤左右,按當前市場價格計算,蓮藕銷售一項年收入可達60萬元。”新譚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李小群告訴記者。
除了經濟效益,蓮藕種植基地項目還具有生態效益:蓮藕根系能夠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其生長過程中吸收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可凈化水質,改善當地的水環境。同時,蓮藕種植基地為鳥類、昆蟲等生物提供了新的棲息地,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實現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與經濟的良性互動。
“這里被利用起來后,不但大家的收入提高了,村里環境面貌也更靚了!”村民吳坤太期待著,隨著被荷塘吸引來的游客越來越多,鄉親們未來也能吃上“旅游飯”。
吳楊表示,下一步該村將繼續盤活撂荒土地,擴大種植規模,計劃擴展至250畝,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此外,還將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打造多元化的特色產業鏈,加強品牌建設,打造具有本村特色的蓮藕品牌,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加農戶和村集體經濟收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