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演豐鎮北港村,漁網編織技藝競賽火熱進行。記者 石中華 攝
6月29日,美蘭區“宣講+實干”宣講實踐暨“田教授”互助計劃系列“老手藝新傳承”活動在演豐鎮北港村舉行。活動通過理論宣講、漁網編織技藝競賽、體驗教學等形式,推動傳統漁業技藝與現代鄉村發展相融合,讓年輕一代近距離感受漁家文化的魅力與智慧,助力鄉村振興。
手持尺板和梭子,一纏一繞間,一個個漁網包、漁網兜在指尖誕生……活動現場,多位北港村漁民展示了精湛的漁網編織技藝。“以前我們村很多人以捕魚為生,漁網編織是家家戶戶的‘必備技能’。不過過去織漁網是為了捕魚謀生,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可以變著花樣織各種東西,還有很多年輕人愿意學。”村民葉雪娟是一位自幼跟家里人學習漁網編織的老手藝人,她告訴記者,這幾年北港村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在村“兩委”的組織和支持下,村民們創新形式,將漁網織成各式各樣、顏色豐富的手提袋,還成為了北港特色文創產品,受到許多市民游客的喜愛,讓老手藝煥發出新活力。
市民周子悅在村民的手把手教導下,體驗到了漁網編織的樂趣,她表示:“織漁網是一項古老而復雜的工藝,需要耐心、技巧和精細的動作,織出來的手提袋環保又實用,希望北港村可以多多舉辦類似體驗活動。”
此外,活動現場還設置了濱海生物科普區,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市民游客進一步了解了漁網編織的歷史淵源和技藝特點,以及海洋生物知識。活動將技藝體驗與現代科普教育相結合,讓游客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
活動當天吸引了近200人次的體驗者,現場氣氛熱烈。北港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凌云介紹,隨著休閑漁業的發展,在公益組織“智漁”的暖心幫助下,北港村已開發出多種以漁網技藝為基礎的漁網包、編織袋等特色文創產品,并將這些產品展示在北港村文化室內,市民游客可以隨時前來參觀了解。村里還通過互聯網平臺,將漁網體驗、趕海體驗與文旅消費深度融合,游客既能現場參與編織,還能將“迷你漁網”文創產品帶回家。這種“技藝傳承+文化創新+市場運營”的模式,不僅為北港村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也為傳統漁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