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要出門,會不會下雨?”“荔枝快到采摘期了,近期有沒有暴雨?”……街頭巷尾百姓口中的尋常詢問,背后是氣象服務與民生福祉的緊密相連。從日常出行到農事安排,從災害防御到活動保障,近年來海口市氣象局將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融入城市發展肌理,用科技力量解碼天氣“密碼”,以貼心服務守護百姓冷暖。
今年以來,海口市氣象局聚焦業務提升,在提高氣象服務水平上下細功夫,以推進“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為抓手,緊扣“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總要求,聚焦海南自貿港建設需求,不斷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讓氣象服務既接“天氣地氣”,又連“民生熱氣”,為海口市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氣象力量。
7月16日,在海口市綜合氣象觀測站內,工作人員正在查看雨量傳感器。記者 康登淋 攝
織密觀測網絡 提高預警水平
近日,海口市綜合氣象觀測站內,副站長馮經漢站在百葉箱前,仔細檢查氣溫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的運行狀態,隨后又逐一檢查雨量傳感器等觀測設備。“最近強對流天氣多,我們要保障設備持續正常運轉,避免由于設備問題影響數據精度。”他一邊用軟布擦拭設備表面一邊介紹,觀測站的各類設備會自動測量并生成數據,通過光纖實時傳輸至數據中心,這些看似枯燥的一組組數字,正是精準氣象預報的“源頭活水”。
科技賦能讓氣象監測網越織越密。近年來,市氣象局不斷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以高密度新型觀測設備建設推進監測能力提升。目前全市建成了6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36個區域自動氣象站、250個微型氣象站、35套積澇站、150個雨量監測站等一系列觀測設備,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體系。
從地面到高空,從陸地到海洋,一張涵蓋農業、交通、環境等多領域的綜合氣象觀測網,正全天候捕捉著海口的“天氣脈動”。
“目前降水主要集中在市區、西部和東部鄉鎮,請大家出行注意安全,帶好雨具。”7月24日中午,市民符宇彬點開“海口市氣象臺”官方微博,查看天氣預報信息后,帶上雨傘出門。“以前看天氣預報只知道哪天有雨,現在看市氣象臺的微博,能夠知道雨在哪下、下多大、下多久,還能看到相關的出行建議,非常實用。”符宇彬說。
精細的氣象服務,源于氣象預報技術的迭代升級。近年來,市氣象局持續推進氣象預報業務現代化建設,完善海口短臨降水業務系統、海口市城市暴雨內澇風險等級預警系統、海口城市智能交通服務平臺等預報系統。“智能網格預報業務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粗’到‘細’、從‘能’到‘準’的轉變,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技術水平顯著提高,智能網格預報分辨率達到1公里,讓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更有‘底氣’。”市氣象臺副臺長林正楊介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