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代表委員學習習主席在解放軍代表團重要講話述評之二
3月1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圖為會議開始前,軍隊政協委員江漢剛、尹卓、張國棟、張西南(從左至右)在人民大會堂就國防科技創新、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等問題展開交流討論。本報記者 李三紅攝
習主席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指出:“我軍必須高度重視戰略前沿技術發展,通過自主創新掌握主動,見之于未萌、識之于未發,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要確定正確的跟進和突破策略,選準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布局、超前謀劃,加緊在一些重要領域形成獨特優勢。要抓緊搞好創新性、突破性成果轉化運用,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斗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14日,軍隊代表委員在學習習主席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斷時表示: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科技創新對于一支軍隊的重大意義,指明了軍隊科技創新工作的方向和路徑,為科技強軍宏圖偉業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核心技術買不來,軍隊現代化也買不來
“要繼續自力更生,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
“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綜合國力競爭中,我們沒有更多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
“在引進高新技術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術尤其是國防科技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
“實踐告訴我們,真正的核心關鍵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靠進口武器裝備是靠不住的,走引進仿制的路子是走不遠的。”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
學講話,談創新,軍隊代表委員表示:軍隊現代化建設,一定要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
建校以來,國防科技大學曾在包括超級計算機在內的諸多領域闖出一條“血路”,創造出令世人驚嘆的奇跡。
“核心技術買不來,軍隊現代化也買不來——無論什么時候,軍隊科技工作者心中必須牢牢繃緊這根弦!”國防科技大學原政委徐一天委員長期關注我國在核心領域的自主創新,從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再到今年他提出的“加快地理信息產業自主可控”的提案,落腳點都是在“自主”“創新”“可控”等幾個關鍵詞上。在他看來,“唯有自主,才能可控,才能可持續發展”。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展示的武器裝備均為國產主戰裝備,84%是首次亮相。
“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層出不窮,但也必須看到,關鍵核心技術仍有短板。”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委員表示,“如果沒有自主創新,我們就會始終處于被動、跟隨的落后狀態,我國的產業就很難轉型升級,國家安全和國防安全就會被別人卡住脖子。”
超前布局謀劃,需要“桅桿上的瞭望者”
兩會期間,“人機大戰”的相關話題引發軍隊代表委員關注,人工智能AlphaGo目前領先代表人類圍棋頂級水平的韓國棋手李世石。
“這場賽事或許是商業推廣噱頭,但其背后的東西值得關注。”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周興銘代表說,“人工智能是又一個重大前沿領域。AlphaGo體現出的深度學習,即通過算法創新對大數據的過濾、篩選、應用能力,是人類追求的關鍵技術。”
空軍工程大學教授唐宏代表介紹,超高速飛行器、無人駕駛、高靈敏傳感器等先進科技的蓬勃發展,必將把未來戰爭引入新的形態;而人工智能領域,“不僅要研究使用,也要在關注實現目標的同時,對對手以及自身可能產生的影響加以重視。”
當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日新月異,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軍事革命孕育興起的重要歷史時刻,人工智能、微納制造、生物信息等一大批前沿技術成果蓬勃涌現,展示出激動人心的革命性前景。
“科技發展之快、學科領域交叉融合之深、科技創新地位作用之重前所未有。”一位軍隊人大代表說,“慢進則退,我們面臨著的,正是這樣的緊迫形勢。”
習主席深刻指出:“見之于未萌、識之于未發,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軍隊代表委員在學習中表示:一定要深刻領會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習主席和中央軍委賦予的重大使命任務,選準突破口,超前布局,加強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顛覆性的重大技術研究和新概念研究,積極謀取軍事技術競爭優勢。
目前,世界主要國家高度重視推進高投入、高回報的前沿科技創新,大力發展能夠大幅提升軍事能力優勢的顛覆性技術。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代表認為:超前布局謀劃,需要“桅桿上的瞭望者”。一方面,要高度重視戰略前沿技術發展,爭取在一些重要領域后來居上、彎道超車;另一方面,又要增強技術認知力和鑒別力,避免被人誤導陷入被動。
比比看誰速度更快、誰的速度更能持續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并以創新為首;“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科技創新,我們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就要比比看誰速度更快、誰的速度更能持續。”海軍潛艇學院教授李丹妮代表說,“作為科技戰線的一員,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體現的是對黨的忠誠,也是對強軍興軍大業的自覺擔當”。
如何把握科技創新的脈搏,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效率?軍隊代表委員有話說——
“要把握‘融’的要求,重點關注交叉融合學科領域。”一位軍隊人大代表說,學科交叉地帶最富有創新活力,是創新成果多發地,要樹立“科技無邊界,創新無禁區”理念,努力打破部門、單位、學科界限,建立有利于協同創新發展的跨領域、跨行業、跨軍地的科研組織模式,形成協同創新的整體合力。
談及“科學、技術、工程”以及“創新、創造”之間的關聯,周興銘代表認為:“科學,是興趣驅動,目標是發現新的科學規律;技術,是通過發明讓科學知識成為有用的東西;工程,是定型制造。創新為目標管理,允許失敗和冒險;創造是過程管理,不許失敗。我們要盡力避免用搞工程的方法管科研……”
“一棵樹擋不住寒風”“獨行快,眾行遠”,如何提高廣大軍隊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使這一重要群體踴躍投身科技強軍大潮?軍隊代表委員有許多體會——
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代表說,推動發展轉向更多依靠人才資源和科技創新,廣大科技工作者是主體。必須具備奉獻意識,同時,要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使科技人員的付出得到價值體現。
科技強軍,貴在創新,難在創新。如何培養年輕的科技骨干?同在軍隊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李丹妮代表和唐宏代表有同樣的感受:科技人才培養要抓住有志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年輕骨干,為他們創造條件,把他們放到任務中磨練……
架起轉化應用橋梁,打通科研應用通道
“要抓緊搞好創新性、突破性成果轉化運用,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斗力。”習主席的這一重要指示,引發軍隊代表委員的熱議。
“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單打獨斗,不是排斥學習先進,不是把自己封閉于世界之外。”一位軍隊人大代表說,谷歌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于3月2日獲得一個新頭銜:美國國防部創新顧問委員會主席,原因就是他“專長于認定并采用仍處于概念階段的新技術”。
談及此,唐宏代表說:“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火藥應用,是西方國家走在了前面。”在創新過程中,既不能妄自菲薄,對自主創新能力沒信心,把自主創新成果看輕了,亦步亦趨,不敢超越;也不能妄自尊大,缺少虛心學習的態度,驕傲自滿,夜郎自大;“創新技術要發展,必須要使用。如果有了技術突破,束之高閣,那就難以繼續前進”。
“習主席鼓勵科技工作者,要增強創新自信。”陳舟代表說,中國人應有這樣的自信——外國能搞出來的,我們也能搞出來。如果自己的創新成果自己都不相信、不使用,怎么會指望別人去相信和使用?要促進自主技術、自主品牌、自主標準的成果優先為我所用。
一位軍隊人大代表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自然界的鴻溝多是天然形成,但墻肯定是人為堆砌的。他說:“讓我們團結一致,在科技強軍的大潮中,架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橋梁。”
“科技工作者的認同感和獲得感來自戰場。”馬偉明代表說,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打通創新創造的“最后一公里”,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斗力。創新成果得到戰場的檢驗和認可——這是科技工作者最大的獲得感,是他們創新創造的動力源。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習主席對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系統論述,引領科技強軍新征程。軍隊代表委員在學習討論中感到: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創新成果是軍隊戰斗力的倍增器;一定要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為推動軍隊科技創新事業不斷發展而奮斗!
(本報北京3月14日電)
解放軍報客戶端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