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政府官網上公布“關于劃定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通告表示,海南省根據生態資源特征和生態環境保護需求,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1535平方公里,占陸域面積33.5%,劃定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8316.6平方公里,占海南島近岸海域總面積35.1%。
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包括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和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兩部分。在空間上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區的霸王嶺、五指山、鸚哥嶺、黎母山、吊羅山、尖峰嶺等主要山體為核心,以松濤、大廣壩、牛路嶺等重要湖庫為空間節點,以自然保護區廊道、主要河流和海岸帶為生態廊道,形成“一心多廊、山海相連、河湖相串”的基本生態保護紅線空間格局。
根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的生態系統組成、結構特征以及主導生態服務功能的保護需求,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分為Ⅰ類生態保護紅線區和Ⅱ類生態保護紅線區兩個大類(以下分別簡稱Ⅰ類紅線區和Ⅱ類紅線區),包含11個功能區和23個功能亞區。其中,Ⅰ類紅線區5544平方公里,Ⅱ類紅線區5991平方公里,分別占海南島國土面積的16.1%和17.4%。按分區劃定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保護紅線區、水源保護與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區、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區、海岸帶生態敏感生態保護紅線區、防洪調蓄生態保護紅線、旅游功能保護生態保護紅線區等。
海南島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共計8316.6平方公里,占近岸海域面積的35.1%,分為Ⅰ類紅線區和Ⅱ類紅線區,包含17個功能區。Ⅰ類紅線區總面積343.3平方公里,占近岸海域面積的1.5%。Ⅰ類紅線區主要包括海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領海基點保護范圍等。Ⅱ類紅線區總面積約7973.3平方公里,占近岸海域面積的33.6%。Ⅱ類紅線區主要包括海洋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省級海洋功能區劃海洋保護區域、海岸帶控制區(向海側)、珊瑚礁主要分布區、海草床主要分布區、紅樹林主要分布區、部分潟湖、重要入海河口、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遺跡、重要岸線與鄰近海域、重要漁業水域、海洋功能區劃中的增養殖區、保持自然生態空間屬性的生態保留區等。
通告公布生態紅線的管控原則。除經依法批準的國家和省重大基礎設施、重大民生項目、生態保護與修復類項目建設;農村居民生活點、農(林)場場部(隊)及其居民在不擴大現有用地規模前提下進行生產生活設施改造等兩個情形外,Ⅰ類生態保護紅線區內禁止各類開發建設活動。Ⅱ類生態保護紅線區內禁止工業、礦產資源開發、商品房建設、規模化養殖及其它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的建設項目。確需在Ⅱ類生態保護紅線區內進行下列開發建設活動的,應當符合省和市縣總體規劃。
?
?
相關鏈接:
海南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明起施行 助推綠色崛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