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沙七連嶼
三沙市的設立將給海南帶來怎樣的重大影響?三沙有哪些資源可供開發?如何在保護生態的同時開發三沙資源?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海南大學資深教授張本。他認為,乘著三沙市設立的東風,海南應大力發展臨港經濟,使油氣開發、海洋漁業、海洋旅游業、海洋運輸業和海洋生物藥物開發等成為海南戰略性的產業,將海南建成我國南海海洋油氣綜合開發基地,南海漁業開發基地,南海旅游基地和南海海洋綜合開發基地。
24年來走遍三沙島礁搞調研
張本教授今年已經70歲高齡。1988年來到海南的張本,立即像魚一樣暢游向南海。24年間,張本走遍了三沙的每一個島礁,對西沙、南沙、中沙進行了大量的科學考察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海島為生態經濟系統進行海洋國土整治研究的理論,并落實為一個個規劃文件付諸實施。
張本教授在水域國土整治和水產養殖等學科造詣較深。他主編的《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報告》、《海南省海洋開發規劃》、《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等系列論著,對海南海洋國土整治提出了系統全面的規劃,均獲省科技進步獎或優秀成果獎。張本遠見卓識地提出了“以海興瓊,建設海洋強省”、“將海南建成我國南海油氣開發基地的建議”等新思路。
三沙海洋油氣資源非常豐富
張本認為,三沙的開發及其意義可以歸結為“開發南海資源、發展海洋經濟、保護島礁生態、維護國家主權”這24個字。
“三沙的油氣資源優勢和特殊地理優勢,使三沙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利用成為我國開發海洋,建設海洋強國和治國興邦的重大舉措。”張本表示,三沙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舉世瞻目。據地質調查表明,中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約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約占中國總資源量的1/3。南海地區還發現了新型的替代能源“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是解決中國未來能源問題的最大希望所在。
溫差能利用開發價值高
三沙可再生能源眾多,其中溫差能的可開發價值很高。三沙管轄海域平均深度為1212米,最深處有5559米。由于處在低緯度熱帶地區,海表溫度有23℃以上,水底溫度4℃,中間有20℃左右的溫差,具備很大的溫差能開發潛力。張本建議建立熱帶海島綠色能源開發示范基地,對于可再生綠色能源開發利用進行深入研究。
另外,張本認為建立南、中、西沙漁業基地,發展中深海漁業,把三沙建成西南中沙漁業補給基地和西沙群島增養殖基地。形成市場——捕撈——增養殖——加工——運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高端產品,創建“西沙群島”和“三沙”水產品品牌,加快漁業升級。
開發“原生態旅游”進行郵輪觀光
張本表示,南海諸島地處熱帶,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美,擁有不可替代的海洋旅游資源,從發展旅游業入手,帶動西沙基地的建設,是最有效率的正確途徑。
“但是,特別需要切記的是,海洋的生態系統非常脆弱。”長期研究海洋經濟的張本說,海岸線、海底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統是經過復雜漫長的過程形成的,一經破壞很難恢復。
“三沙島礁資源將是旅游開發中的一大要素,但基于島礁較為脆弱的生態要求,旅游開發應遵循原生態旅游模式,在開發旅游資源的同時確保生態環境不受損害。”張本解釋說,所謂“原生態”就是以大型游輪為主,在島礁上搭建珊瑚礁平臺,使游客在欣賞珊瑚的同時又不會接觸到珊瑚礁,而不是在島礁上建設賓館、酒店。另外,他建議在開發旅游資源之前,要先調查環境容量,也就是說在不破壞生態的前提下,一個島礁一段時間里能允許多少人去參觀要有明確的數據,并嚴格按此數據執行旅游開發。西沙海洋旅游業的發展必須與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相匹配,與南海開發基地建設要求相統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設計海洋旅游航線,發展航海旅游、海洋運輸業和海洋服務業。
張本建議,以永興島和七連嶼為試點發展島礁特色觀光旅游,發展珊瑚礁觀光和潛水平臺,建造屬地旅游郵輪,開發建設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西沙群島特色鮮明的旅游項目,形成旅游產業鏈。同時,規劃開發島礁原生態旅游,建成國際知名的熱帶海島生態旅游區,并使之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著名品牌。(記者陳文劍實習記者洪媛媛)
(編輯:劉瀚濤)